七月,骄阳似火,走进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对“热度”的感受更加真切——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民宿家家火爆,村民们都在为美好的生活忙碌着。
近日,三亚市博后村,孩子们在一家民宿的泳池里嬉戏玩耍。王程龙 摄
【资料图】
这样的“热度”,体现在欣欣向荣的和美乡村图景中,也反映在越来越厚实的乡村振兴“幸福账单”里。
5200元,29500元。在博后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展厅,一张博后村村民收入表记录了2012年到2022年的人均年收入。10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增长了4.6倍。
乡村发展火不火热,村民生活红不红火,“你看,收入数据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博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邵晶说道。
俯瞰三亚博后村的民宿群。王程龙 摄
这10年,是博后村实现从“脏乱差”到“白富美”逆袭的10年。
“以前,博后村是一个落后的黎族村庄,每逢台风季节,村里遭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十分严重,限制种植业的发展。到2010年,全村集体经济仍是空白。”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说,养猪是村民的另一选择,但缺乏科学喂养技术,村民收入并不可观,村庄还沦为“环境差等生”。
博后村的解题思路是: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民宿产业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博后村紧邻国家旅游度假区亚龙湾,如果发展贴合村庄实际的产业,定能吸引并留住部分游客。”苏少洪说。
2017年,是博后村“脱胎换骨”的一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将博后村就地改造为5A级美丽乡村,大力推动治理村道和臭水塘等整治项目开展,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的“颜值”不断刷新,“底子”也不断夯实。
也是这一年,博后村村民的“幸福账单”多了一项收入来源——民宿产业。只要对比后不难发现,2016年至2017年博后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跨度最大,从9700元增长到16110元,增长了66%。
美丽乡村建设的广阔前景,吸引了看好博后村发展的投资者陆续涌入,更让不少村民跃跃欲试。
游客在三亚博后村民宿拍照打卡,记录美好度假时光。王程龙 摄
“广漂”村民谭中仙投入全部家底回乡创办民宿,第二年就赚回了本金。见此,村民蒲朝山和妻子咬咬牙,借遍亲朋好友,并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拿到一笔贷款,也开起了民宿。“今年春节期间,民宿客房爆满。”蒲朝山说。
风格各异的民宿成为博后村的“流量密码”。截至目前,博后村共有民宿61家,客房1863余间,是海南最大的民宿村之一。
民宿产业为村庄聚集人气,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午饭时间,循着香气,走进博后黎家餐饮店,老板娘符少景热情招呼着客人。2017年,符少景和丈夫卖掉家里的猪,投资20万元开了一家早餐店,不到一年就收回本钱。后来,符少景夫妻俩听取客人的建议,又投入一笔钱,将早餐店扩建成100多平方米的餐饮店。“今年春节期间,店里平均每天营收7000多元。”符少景说。
博后村的夜晚,人气不减,民宿驻唱歌手深情的歌声以及特色小吃升腾着的热气,交织出活力迸发的博后村夜景。回村发展的“90后”姑娘符阳游和家人在夜市开了“一家人海鲜烧烤”。她一边收拾摊位,一边和朋友唠着家常,“旺季时,一个晚上五六十张桌子全坐满。”
在三亚博后村一家民宿,游客带着孩子度假。王程龙 摄
住在博后,吃在博后,依托民宿产业,博后村奏响乡村旅游消费“双重奏”,让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2022年全村民宿共接待游客29.3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5542万元。
“我们要把博后民宿群打造成三亚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苏少洪说,博后和美乡村村庄规划预计8月出台,计划再引进两三家全国知名民宿品牌,增加黎族文化、本地美食、乡村体验等特色业态,以“美丽经济”为村庄的“幸福账单”持续添彩。
来源:海南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