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一张图”谋规划 “一盘棋”抓建设——深度融合 驱动城乡双向奔赴

眼下是毛桃上市时节,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石公村明月湾村的古树下、小巷里,不少村民在卖桃。“很多城里人开车来旅游,看古建,尝农家菜,游客多了,我们的农产品也不愁卖。”村民王林发说。

这是江苏城乡“握手”的一个生动注脚。20年来,浙江深入推进“千万工程”,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江苏积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系统观念,因地制宜,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为城乡融合发展打开广阔空间。

发展要素“下沉”,


(相关资料图)

城市有乡村更美好

城市是引领、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发动机,乡村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近年来,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为突破口,我省加快探索“富庶之城”和“鱼米之乡”融合的江南实践,着力激活城乡融合“一池春水”。2022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1:1,居全国前列。

办好农村的事,不能局限于农村,要把农村和城市看作有机整体,统筹协调、系统推进,这是浙江推进“千万工程”得出的经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核心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当前,我省“人、地、钱”等各类发展要素正逐步下沉,城乡双向融合渐入佳境。

乡村发展,关键在人。这几年,江苏不少乡村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中有从城市回来的“归乡人”,更有从城市带来先进理念的“新农人”。

“过去这里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现在这里可热闹了!”今年4月,在首届扬州乡村旅游节现场,扬州市庙山村的村民们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满脸自豪。助力村庄蝶变的是我省“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根据计划,辅导员们分批集中进驻,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坐堂问诊”,让城市的优秀旅游人才资源真正下沉到乡村。

摸清农民想什么、农村缺什么,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是来自“千万工程”的启示。“以前要跑十几里路到镇上取快递,现在家门口就能拿了。”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陈卞村村民陈源华说,邮政快递自提点就设在村口的小店,取快递、寄快递都很方便。

在江苏,农村公路、物流快递、邮政服务等基础设施资源,正加速下沉至农村,使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相近的服务。以老百姓关心的养老为例,我省推动城乡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规范化发展,全省已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36家,较好发挥了养老服务机构辐射带动作用。

特色资源“上行”,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的保留,为乡村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打开了窗口。

“明月湾村有‘五古’,吸引一拨拨城里游客来寻觅乡愁。”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石公村明湾党支部书记刘婧说,去年村里接待游客达8.5万余人次。

兴化市沙沟镇水金村以渔事捕捞为特色产业。兴化市住建局村镇建设科科长金荣安介绍,水金村深挖特色资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打造了2500亩古法捕钓“十八帮”渔事体验区,吸引了大量城里游客前来游玩体验。目前,该村正配合沙沟古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千万工程’启示我们,城乡融合不仅要补足农村发展短板,更要进一步推动区域资源整合,一体化发展。”昆山市田园办负责人沈娟说,近日,昆山淀山湖特色田园乡村精品示范区高分通过验收。紧靠上海青浦区的示范区,将4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

让农村特色资源“上行”,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沈娟举例说,昆山利用淀山湖乡村资源优势,打造“淀小爱”特色农业品牌体系,大米、黄桃等农产品热销省内外。“昆韵大道”特色旅游公路品牌串起示范区八景,追日半程马拉松等体育赛事相继开展,环湖夜间景观灯带点亮乡村“夜生活”。

“浙江‘千万工程’将城与乡一起谋划、一体推进,‘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是其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赵毅认为,不仅要推进城市的人才、科技、资本等各类资源融入乡村,还要挖掘新时期乡村独特价值,重点促进乡村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在他看来,对标“千万工程”,我省还需系统谋划、有序推进乡村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其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保障乡村社区具备与城市同等的生活水平,又能提供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使乡村生活成为美好生活的新选择。

重塑发展模式,

“融”出城乡更好风景

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千万工程”提供了规划先行、量力而为、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范例。回望浙江乡村20年发展历程,“千万工程”改变的不仅是肉眼可见的村容村貌,更深层次的,是发展理念之变,并由此诞生新的发展模式。

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作为国家11个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围绕“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5项重点任务展开了探索。其中,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被视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点难点。

5年前,南京市高淳区高岗村还是个“空心村”,如今已是一个山明水秀的“网红”景点,华丽蝶变的背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挥了巨大作用。高淳建发集团掏出1200多万元,获得该村17.3亩集体建设用地40年使用权,牵手清华大学打造兼具美丽乡村韵味与高等学府气息的“高岗·清华村”。“除掉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和镇街留存外,高岗村拿到60%净收益,达720多万元。”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唤醒沉睡的农地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土地资源仍留在农村,就业岗位和大部分收益也留在农村的同时,实现多方共赢。

全景式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融”出更好风景,需要进一步强化试点引路,深耕城乡融合发展“试验田”。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加强政策赋能,研究制定《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省级重大支持事项清单》,28项支持事项顺利实施,试验区获得感不断增强。同时,我省还注重加强总结推广,建立健全常态化经验总结推广机制,去年遴选25个典型案例,形成典型实践案例汇编,在全省市县两级印发推广。

记者 陈澄 白雪 许愿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