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艺评丨黎艺婕:呈现科幻片的另一种形态-全球新视野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呈现科幻片的另一种形态

文丨黎艺婕

4月1日,由青年导演孔大山执导的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全线上映,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看似庸庸碌碌的科幻杂志社主编唐志军,为探索宇宙奥秘,解答人生谜题,带领四个同伴踏上寻找外星人旅途的故事。影片早在2021年就成为平遥电影节备受瞩目的口碑之作,同行同业者、影评人、媒体均给予其高度评价。这部小成本、情节简单的科幻电影近日甫一上映,就引发了全网讨论,获豆瓣评分8.7分,其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与影片的特质是密不可分的。


【资料图】

影片兼具哲学思辨与诗性情怀。故事起源于“民间科学家”唐志军执着多年的疑问,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另外的生命体?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寻找到答案,唐志军落魄潦倒但从未放弃,艰难地运营着“宇宙探索”杂志社,到精神病院讲课维系生活,直至女儿因为抑郁症死去,唐志军“出发”的愿望愈加强烈。于是唐志军带领着同事、朋友踏上了“蜀道”,西行去寻找外星人的踪迹。

在艰难的长途跋涉中,主人公携着“存在的意义”这样一个具备哲学思辨意味的问题,“探索”了荒山野岭、乡村田野、广播站、冰箱,问询了多户奇怪的村民、陨石猎人,最后终于兜兜转转在大山之中得到了答案。诗人孙一通用2个新问题揭开了谜底:“人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外星人也不知道呢?要是外星人来到地球,也是为了问我们这个问题呢?”影片的创作者让观影者始终带着问题跟着故事主人公的节奏和步调不断深入、不断思索,用实际的行走去对抗虚无的问询,告知了观影者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保持好奇心、不断前行探索,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去赋予个人存在的意义。

这部影片出彩的另外关键词在于“诗意”“浪漫”。首先在于其诗性的电影画面。从2018年起,电影团队就在四川大凉山周边寻找故事展开需要的场景,导演和编剧环绕了大半个四川盆地,将不同地域的场景拼合才呈现出影片中峰峦叠嶂、云海缭绕、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奇景,洞穴、怪石、密林、溪水、麻雀这些意象的反复出现加深了影片的光怪陆离之感,一帧帧带有氤氲水汽的电影画面不断推进,构建出袅袅诗意,让观影者不断跳脱出凡尘俗世,仿若到达世外之所。

其次在于诗性的电影语言。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不少浪漫的金句,诸如“宇宙就是一行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字”“这不是普通的雪花点,这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等。电影中的重要人物孙一通是个戴铁锅的诗人,在村头的广播站念着无人能懂的诗歌。在众人等待所谓的神迹“麻雀降临”的几十天里,幕布的左面一行行出现孙一通的诗歌“一望无际的梦里/用碗里的米垒墙/乌云写满咒语/遮住众生疲惫的骨头”,前景是伫立眺望的诗人孙一通,后景是西南地区水汽氤氲、漫漫田野的风景,三者的同时出现、完美结合让观影者分辨不清这场景到底是梦境还是真实。

最后在于诗性的故事内涵。日渐式微的科幻杂志的主编,生活拮据,女儿早逝,却依旧痴迷于寻找地外文明,寻找与普世价值观认可下的财富、地位毫无关涉的虚幻理想。他克服了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饥饿、困倦、孤独、痛苦,怀抱着勇气坚定、执着地一步步踏向未知的领地,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最佳诠释,是令人叹服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佳注解。

影片解构了中国传统科幻片模式。一是避免宏大叙事手段。近几年,中国拍摄的科幻片《流浪地球》《三体》等,大多以数学、音乐和天文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构建全新的未来世界背景,利用数字技术展现创作者对未来发展无限可能的思考,呈现出诸如拯救人类、拯救地球等宏大严肃的主题。但这部影片没有炫目的特效、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宏阔的背景主题,而是落脚于日常琐碎和现实生活,落脚于全然乡土化的口吻,落脚于一个个世俗人物,讲述一场对人生意义的终极追问,对宇宙奥秘的无限追寻。

二是避免常规拍摄方式。影片使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用充满时代气息的影像质感、不受拘束的手持和跳切营造观影者的“在场感”,尤其是在前排观影所体会的眩晕感更让观影者仿若置身其中。相较于传统科幻片往往更重视炫目的视觉效果,产生“疏离感”,这部影片更能够拉近观影者与故事和人物的距离,正如导演孔大山在采访中谈及“如果你拍一个伪纪录,评判是交给所有人的,所有人都有生活的经验,知道这个东西是真是假,如果哪句词说得很别扭,写得很傻,观众一下子就能意识到,我们生活中不这么说话,因为这里的逻辑、状态不对,所以伪纪录就会天然地强迫你去意识到表演的真实基准线在哪,怎么在这个框架里去完成导演的任务。”在这部影片中,手持镜头的“主观感”模糊了虚构的影片与真实的生活之间的界限,观众能够借重自身的生活经验,置身其中去深思、评判这部影片试图表达的内涵,去解读出影片的多义性。

三是避免严肃沉闷氛围。影片使用无数荒诞离奇的小细节去极力避免严肃正经的氛围,诸如影片开头唐志军被宇航服卡住最后靠消防车吊车拯救,四川大山里的妇女自称“聋子”但仍旧能听到、转达家人说话,着了火的熊猫被一脚射入四人居住的唯一帐篷、观看硅胶假外星人要捐赠520到“宇宙功德箱”等等。与传统科幻片中观众需要一定知识水平才能理解的“仰视”观影角度不同,片中所呈现的黑色幽默让观众以一种正常人、居高临下的嘲讽视角来看待一群“神经病”“疯子”,看待出乎常情、不可思议的情节走向,让这部电影所呈现的氛围更加怪诞独特,重构了中国科幻电影叙事模式。

影片在人物塑造上充满寓意。《宇宙探索编辑部》的英文名是“journey to the west”,与《西游记》英文翻译相同,导演孔大山也在采访中承认此片是对《西游记》的一种致敬。片中人物的设置别具匠心,暗合了《西游记》中的几个核心角色。

主角唐志军,是现代的唐僧,带着几个伙伴西行去寻找外星人,即心中的“佛祖”,一路历经坎坷却从不放弃,内心坚定想要取得“真经”。诗人孙一通与孙悟空的形象几乎是同构的,在剧中他是通晓神迹的少年,头戴铁锅如同头戴紧箍咒,拥有一根可变长的骨头如“金箍棒”,困在大凉山如同困在五指山下,直至唐志军的出现唤醒了他。他们二人一引领、一保护,共同奔赴终极真理寻找之路。

秦彩蓉,一个满嘴牢骚的妇女,在西行的过程中无数次地劝说唐志军打道回府,像极了《西游记》中爱放弃、爱抱怨、拖后腿的“猪八戒”。除此之外,还有任劳任怨帮忙背行李的沙僧“那日苏”,紧跟唐志军步伐的白龙马“晓晓”。每一个人物都在《西游记》中有所对应,而这种对应不仅让观影者更能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也能让观众理解影片的深层寓意。这样一群看似不正常的“神经病”,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疮疤,但他们善良、通达,对理想有着不懈的追求。他们试图通过这种形而上的追寻去消解无意义之感,消解人生的无奈、失意和颓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懂了,真经就是“返归自身”。

标签:

相关阅读